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新思考——全球疫情蔓延,中国供应链的危机应对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4-15 】

云课堂系列

医商经管知识云课堂系列分享——第四篇 全球疫情蔓延,中国供应链的危机应对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

各国的生产生活秩序都遭到

严重的破坏

全球的供应链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全球

供应链的枢纽

应该作何应对

这期,我们邀请到了

董雅丽老师来给我们讲解







 

undefined

   

董雅丽

物流管理系 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供应链的影响


疫情的全球蔓延会改变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地位吗


面对诸多困难,中国供应链应做何变革



引言



4月3日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魏际刚、刘伟华两位专家写的题为《疫情全球冲击下中国供应链的危与机》的文章,文章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破坏了各国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各国供应链安全带来重大冲击、链条传导效应还在继续。短期看,疫情使得全球订单总需求下降,大量资源与要素闲置。长期看,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带来结构性影响。对中国供应链而言,是严峻挑战,也是重大机遇。


(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供应链的影响


疫情对中国供应链以及对全球供应链的

影响,从时间来看,可分为两个阶段


01


国内疫情蔓延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今年的1-2月份。主要是国内停工,造成海外客户订单无法交付,甚至造成了客户的停产及对运输等物流的索赔。例如,武汉的重点产业主要有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医药,由于受疫情影响,2月份武汉乃至整个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基本停摆。同时,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中国制造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受中国产能供给不足的影响,全球供应链如汽车、通信设备、电子、机械等多个行业受影响明显,部分行业甚至一度停摆。进入3月份,随着中国各地加速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生活正常化,国内供应链逐步转入正常运营。

02


疫情海外扩散阶段

从3月份开始,对供应链的影响又转入第二个阶段。全球疫情的蔓延,使不少国家的零售门店因新冠肺炎疫情大面积歇业,中国的前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依次是欧洲、美国和日韩,三大地区加起来的每年总贸易额约占据中国总贸易额的一半。    随着疫情漫延至这些地区,中国的外贸产业链又受到极大影响,订单在逐渐减少,甚至很多海外订单被直接取消,导致诸多工厂、工人、贸易商面临窘境。再加上成品及原料积压等因素,对于许多中国中小企业无异于“灭顶之灾”,而许多大型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也由于订单取消,导致上千万美元的损失以至于无法生存。

国外疫情的蔓延也同样影响到了国内部分进口依赖行业的上游链条产生不确定供给影响,导致企业停工停产现象相继发生。例如半导体行业,疫情使得海外工厂停工,关键元器件无法获取。

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全球供应链中任何企业的停滞,都会使整个供应链的闭合链条无法形成,从而影响全球整个供应链的运行。


总的来说,中国供应链在疫情期间同时面临着供需两个方面的压力,对制造业和外贸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甚至出现了“复工即失业”的现象。

(以上信息来源:董雅丽老师

(二)疫情的全球蔓延会改变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地位吗

要搞清中国的供应链地位是否会改变

先要了解中国在

全球供应链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

然后再分析其地位是否会发生改变

以及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中国供应链目前地位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在全球产业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供应链,同时,与全球经济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格局,疫情的全球蔓延,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及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形成冲击。但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中低端。


下面就以几个产业为例对中国供应链的

全球分工及影响做一简单介绍

01

汽车行业

汽车行业分为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中国是全球汽车零部件的核心供应者和制造基地之一。随着海外疫情进一步蔓延,整车市场需求减少,将直接传导至产业链上游,而零部件生产企业依然需要支出诸如设备维护、人工等成本,供应商的损失进一步加大;同时疫情的全球化发展,产品的运输、通关受阻,也导致零部件出口交付的延迟。

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中国处于低端环节,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可替代品,比如轮胎、轮毂,基本用于汽车售后市场的配套。中国企业尚未掌握很多汽车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产业链的核心控权不在中国企业手里,中国零部件对全球汽车供应链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其对全球汽车供应链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汽车零部件属于产业链条上的中间品,即使一个小零部件供应不上也会导致整部车的组装受到影响。在供应链全球化的今天,中间品或中间环节的断供必然会带来放大效应。而国内疫情导致国内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阻滞,生产及物流成本上升,同时造成交期延后,短期内势必影响客户合作信心,进而可能造成全球供应链的地区转移趋势。当然,目前疫情全球蔓延,大多企业停工,加之汽车零部件需要很长的产品研发和验证周期,这种转移暂不会出现。但长期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仍然面临全球供应链调整的挑战。

就汽车整车市场来看,中国虽然是全球最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和供应基地之一,但是,中国整车制造仍然有大量的汽车零部件、材料、装备等需要从国外进口,他们生产的不少零部件都无法替代,即使替代也需要时间周期。德美日韩等国由于疫情恶化导致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停产停供,国内企业在库存用完后将无法继续生产,面临直接冲击。这表明,我国汽车生产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还需要加强。

02

医药行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也是许多药品全球产业供应链的起点,全球所有药物原料的活性药物成分(APIs)中有40%产自中国。

 疫情的爆发使得中国的原料药厂停工,加上印度也开始限制原料药出口,国际原料药价格出现了波动。在疫情之下,一些国家由于部分原料药高度依赖中国,弊端开始显现,未来或将会寻找代替供应源来改变这一局面。但是制药行业的交货期较长,目前的替代供应源需要数周至数月的时间才能在供应链中生效。短期内对中国医药行业冲击不大。但长期来看,制药企业必定会寻找替代的供应商来增加其供应链的稳定性,中国的原料药行业未来将受到一定冲击。

03

电子行业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网络的中心,产业中间品及成品的进出口都占到相当高的比重。但是,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位置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电子产业的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改变,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大多处在加工、组装、制造等低附加值的环节。

对中国来说,日本、韩国是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原材料及上游芯片的重要输出国。疫情影响,电子行业核心产品依赖进口的短板使得国际采购压力凸显。随着电子产业上中下游逐步复工,企业之前的库存逐步消耗殆尽,很多电子企业的国际采购压力非常大。疫情加剧对全球化,国际分工的冲击,使每个国家都会考虑自己产业链供应链备份的问题,全球的新科技革命,无论是机器人、人工智能、云计算,还是大数据和工业物联网,其发展趋势必然会走向供应链的本地化、区域化和分散化。从这个角度来讲,疫情增加了对全球供应链重组的负面外部冲击。他们必将更加倚重本国的供应商来降低供应链风险,这也必然带来供应链产能的转移。在电子产业的供应链上,要尽快在核心技术环节上实现国产替代进口,自主可控才能真正降低企业和行业的风险。电子行业只有摆脱受制于人的窘境,才能成为电子供应链的真正核心。

04

服装行业

与电子行业的需求受阻不同的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更要担心疫情加速带来的产业链转移

3月份之后,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大量订单被取消,订单被取消的原因很多,最初因为国际物流不畅,外贸公司的订单发不出去;后来存放货品的仓库无法复工而延迟开仓,无法给外贸公司供货;仓库开工后,库存在被逐渐清空的同时,生产线工人和布料供应商无法复工复产,导致服装生产线不能启动,订单无法满足,这就迫使很多国际订单被迫往东南亚、墨西哥、非洲转移,如果现在外贸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企业的产能跟不上,国际订单就会加速转移。于是服装供应链外迁就是国内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很多跨国公司已在逐步推进生产及供应基地迁移。此次疫情的爆发或许会加速低端制造业的转移,使得低端企业的供应链压力凸显



从以上产业分析可以发现,在全球每一个产业链上,尤其是制造业的供应链上,都有中国的企业。无论国内外的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中国以及整个世界产业链条的运行。

疫情必然会改变全球供应链的运行模式与节奏,但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来看,无论是考虑到设厂要临近客户的原则,还是从控制成本的角度出发,跨国公司都不会忽视中国企业在供应链上的重要作用,企业生产基地离开中国意味着同时放弃中国这一庞大的消费市场。且从生产成本、生产质量、交货期限等各个指标看,中国制造业仍保持着极大的优势。

整体上看,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替代中国制造的生产供应能力。因此,不必过于担心疫情对产业链转移的影响。

(以上信息来源于:董雅丽老师)

(三)面对诸多困难,中国供应链应做何变革


1

对不同产业供应链进行分类施策

对于民生物资供应链,要优先保障安全,特别是对居民日常消费的物资需要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对于应急防疫物资,要优先加快生产,相关主管部门要推动应急物资产能的区域分配,确保应急防疫物资在保障国内需求的同时,出口支援海外抗疫;

对于战略性物资如石油等原材料,要有着眼长远,加强战略储备,防止国外供应链中断导致的国内供应不足;

对于高技术供应链,要在分析国外依存度的情况下,加快相关产品储备,同时要尽快开展国内供应商本土试制,警惕他国供应链中断导致逆向伤害中国供应链体系。

2

推动企业进行供应链再造和智慧化变革

企业要根据发展实际,开展供应链再造计划,提升供应链弹性。

一是进行供应链上下游产能分析,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安全诊断;

二是对关键性的薄弱性环节,要采取备链计划、柔性转产、多源供应等措施,确保供应链稳定;

三是核心企业要加快引领供应链数字化变革,开展透明供应链体系建设,确保供应链风险可识、可防和可控。

四是大力推动供应链智慧化发展,开展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建设,积极推进敏捷生产、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推进3D打印技术应用、无接触式交付和不间断快速供货。

3

对外向型供应链实行部分国内替代

从进口看,促进高附加值行业寻找国内替代和国产化,逐步提高国内产业配套水平。加强对重点产业供应链分析与判断,扶持国内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跨国收购,吸引国外企业向中国转移,形成国内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从出口看,加快出口订单的国内需求转移,通过行业协会、供应链服务企业和各个省市政府的推动,整合出口订单信息,推动出口产能信息共享。加快工业与服务业产能共享平台建设,通过掌握外贸出口企业的现实需求,实现部分出口订单向国内转移,利用强大内需减少出口企业供应链中断冲击影响。借助中国支援全球疫情应对的战略机遇,大力推动医疗物资出口供应链建设。

4

做好“新基建”供应链战略规划

新基建是支撑中国未来工业化、城市化、数字化、全球化、市场化的重要力量,是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对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城际高速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下一代航空系统、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储能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等新基建做好战略规划,形成新基建供应链主导权、控制权,避免战略高科技供应链中断带来的风险。

5

以优良营商环境巩固全球供应链枢纽地位

作为全球制造中心、贸易枢纽、物流大国,中国在全球率先走出疫情危机,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理想之地,若能够以优良、友好的商业环境,更好吸引境外投资,加强吸引中高端产业、技术、资本、服务、人才流入,中国供应链枢纽地位会更加稳固,这将为中国未来三十年继续成为全球引擎奠定重要基础。

(以上信息来源: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